近段时间,最令人兴奋的观剧体验,当数一睹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《太和正音》。600年昆曲与600年故宫相遇,携手推演宫藏典籍中以文字形式保存的传统戏码,即传说中的“内府戏本”,让戏本跃然戏台、让文物焕发新生,这是一个多好的创意。我之所以觉得 ...
昆曲产生于明代中期,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,是一种集音乐、绘画、文学、舞蹈、歌唱、念白、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,是中国传统戏曲的活化石,被誉为“百戏之母”。昆曲中的四个基本行当——生、旦、净、丑,及其行当内的角色类型,浓缩了社会不同阶层、不同性别的群体特征,其“程式化”和“虚拟性”的表演特征,不仅是昆曲数百年发展的艺术经验总结,也反映了中华传统价值理念与审美原则。2001年5月,昆曲 ...
“我是个喜欢唱昆曲的老头。”尽管拥有无数荣誉奖项,蔡正仁却是如此评价自己:“我现在坚定地认为:我就是应该一辈子干昆剧,活一天就要干好一天。这是我的乐趣,也是我的幸福。” 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。 记者 | 王悦阳 ...
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星河中,昆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悠久的历史地位,成为了国粹之一。北方昆曲剧院于2025年3月20日至23日,于梅兰芳大剧院大剧场,展演经典剧目《西厢记》《西游记·美猴王》《寻亲记》《白蛇传》。这些剧目的演出,不仅展示了昆曲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精髓,同时也为我们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。本文将围绕这次演出的剧目,从多个视角分析其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。
昆曲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,起源于明代(公元14—17世纪)。昆曲的唱腔和动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,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,如川剧、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。昆曲表演包括唱、念、做、打、舞等,采用锣鼓、弦索及笛、箫、笙、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。昆腔及 ...
随着春季的到来,文化艺术的气息愈发浓厚。2025年3月20日至23日,北方昆曲剧院将在梅兰芳大剧院盛大展演经典剧目,包括《西厢记》、《西游记· ...
是的,她曾在那个以精美唱腔和曼妙身段著称的昆曲舞台上熠熠生辉。 回首当年,李沁在昆曲领域中犹如一朵即将盛开的花,以其卓越的演技和动人 ...
在中张家巷河南岸,昆曲《牡丹亭·惊梦》片段,承接上一幕的“爱情”主题,让观众体会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,生可以死,死可以生”的旷世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