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 黄岱昕)2月1日,省委常委、常务副省长孙守刚到省交通运输指挥中心、省应急指挥部检查调度全省春运及安全生产工作,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,认真落实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以 ...
2月1日,在浚县古城集市上,泥咕咕琳琅满目,十分讨人喜欢。刘澔泽 摄 本报讯(记者 王歌)2月1日11时许,郑州市金水区正弘城开门迎客不久,负一楼的手机专营店人头攒动。“自1月26日以来,商场客流量较平时多了30%。”该商圈负责人告诉记者,除餐饮排队 ...
随着蛇年河南春晚的播出,一则名为《美美与共》的节目切片,近日在视频平台上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好评。 从古画中走出的精致装束,精心复原的箜篌文物乐器,配上悠扬的音律,让人仿佛走进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旅程,特别是最后不同国家演奏者合奏《茉莉 ...
本报讯(记者 王歌 通讯员 孙晓溪)1月30日,一架从RCEP成员国菲律宾飞来的生鲜包机降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,这些生鲜在完成通关检验检疫后,将被运往全国各地,为国人新年餐桌上增添一份美味、鲜味。2025年1月1日,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 ...
小笼灌汤包是开封美食的代表性名片,以皮薄馅多、灌汤流油、味道鲜美而著称。它是由北宋时期有名的“山洞梅花包子”演变而来,至今已有千年历史。 “第一楼”小笼灌汤包子由开封包子名师黄继善始创。民国初年,黄继善的侄子黄思忠,入“第一楼”当 ...
除夕夜,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。然而,在焦作市中马村煤矿TBM施工项目现场,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铁装备”)的12名技术服务人员依然坚守在岗位上。 1月28日晚11点,中铁装备中马村煤矿项目经理张广辉与4名工友从宿舍起身,在新年钟声 ...
“巳巳如意,生生不息”,承古拓今,饱含深意。 今年央视春晚主标识将甲骨文中的“巳”字巧妙变化为“灵蛇吐信”造型,再对称反转拼合,形成“巳巳”并肩之态,既有甲骨文的巧妙寓意,也有中国书法的字形美感。 春晚节目《笔走龙蛇》将书法艺术融于 ...
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项目建设现场,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有序施工。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国强 摄 本报记者 孙德中 郭北晨 2月1日,农历大年初四,记者趁假期见了一位老朋友。 在河南与安徽交界处的固始县三河尖镇,走亲戚的车辆川流不息,不远处淮河右 ...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新春的时光刚刚舒展,中原大地已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。这不仅是时间的更迭,更是情感的汇聚、文化的交响。 团圆,是春节永恒的主题。返乡的车流如织,载满了游子的思念与期盼。家家户户,灯火通明,觥筹交错间,是 ...
1月27日,沿着焕然一新的211省道行驶至郸城县石槽镇陈桥村,一栋四层小楼映入眼帘,楼顶“石槽联村控股”六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,它有何来历?背后有啥“玄机”?怀着好奇的心情,记者推门步入楼内,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。 在一楼大厅,一个楼房沙盘模型 ...
1月28日晚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期上演。黄河飞龙、洛阳牡丹瓷、豫剧《花木兰》、确山铁花等众多河南元素登上央视春晚,为晚会增添了独特风采,更展现了河南文化的独特魅力。 黄河飞龙 当晚,在开场节目《如意舞步》中,焦作市级非遗 ...
1月28日晚8点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正式拉开帷幕。第22次登上春晚舞台的河南少林塔沟武校学员,分别在北京主会场和武汉分会场亮相。600多名功夫小子通过《笔走龙蛇》《开场呼号》《鼓舞》和《新派戏曲》4个节目,在展现河南功夫风采的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