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于丹这位“国学超女”解读《论语》的水平,不同声音争议颇多。她的书籍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,吸引了大量读者学习传统文化。然而,她的学术水平和解读方式却引发了一系列争议,使得部分学者对她提出了质疑。
中大校园内,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讲师伍亭因巧妙结合风靡亚洲的日本人气动画「吉伊卡哇」(Chiikawa),解说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《论语》,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牢记儒家思想,乐在其中。以轻松手法吸引新一代研读古代文献,让传统文学不再遥不可及,他认为,阅读不应 ...
【原文】子张学干禄。子曰:“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;多见阙殆,慎行其余,则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中矣。”【译文】子张学习如何做官。孔子说:“多听,不懂之处存疑于心,听懂了再谨慎表达自己的意见,这样就会减少过失。多看,不了解的事情存疑于心,有 ...
【原文】子曰:“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仲由,教诲你的都知道了吗?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才是有智慧。”【个人心得】这个一方面是孔子对子路的建议,其实放在今天的环境感受更深。互联网时代,人人都似乎 ...
在《论语·八佾》中,孔子提到‘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’,这一话语引发了多种解读。历史学者对其意旨的争论主要可以分为四种观点:一、指责诸夏没有贤明之君;二、指出诸夏缺乏贤能的臣子;三、认为尽管诸夏君臣之道乱象丛生,但相较于夷狄,他们却仍有礼义可言;四、强调诸夏的礼乐文化比夷狄更为深厚,不能简单认为国君的存在才是衡量国家优劣的标准。 第一种观点认为,孔子是在批评当时的诸夏缺乏贤明之君。如杨树达先生 ...
高铁、飞机、自驾……出行方式的便利,让现代人更加热衷旅游,让“说走就走”成为日常趋势,也兴起了多种多样的旅行“路子”。从游学、旅居,到city ...
这还是个蛮有意思的问题。《春秋》和《论语》彼此轻重的此消彼长,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,加以探源。 第一个角度是经学体系的建立。 经学的体系可以分为: ...
2025-02-01 12:58发布于北京中国新闻网官方账号 “吉时到,鸣晨钟,开城!”2月1日7时30分,伴随着钟声阵阵,山东曲阜孔庙万仞宫墙的古城门徐徐开启,从门洞向内眺望,远处静矗着“金声玉振”“棂星门”“太和元气”三道石坊。“欢迎各位嘉宾入城 ...
说起孔子,每一个中国人,或多或少、直接间接地,几乎都会受到他思想的影响。与中国比邻的国家,甚至形成了“儒家文化圈”。 说起孔子,人们 ...
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,社会秩序混乱,礼仪制度遭到严重破坏,成为一大难题。季氏在自家庭院中擅自使用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舞,这一越位举动,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礼教遭受极大破坏的现状,让人深感传统礼仪规范正濒临崩溃。
子张问:“十世可知也?”子曰:“殷因于夏礼,所损益,可知也;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;其或继周者,虽百世可知也。” 孔子所谓的“百世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