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当世界各国展开AI竞技,阳明交大组成的研究团队在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取得一项重大突破,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杜杰世利用特殊设计的磁性材料异质结构(W/Pt/Co/NiO/Pt),已在无需外部磁场的情况实现所谓的“无场反转”(FFS),让计算机具备类似大脑的学习和适应能力。
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不仅将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,也将为医疗、教育、娱乐等众多领域带来无限可能。未来,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脑机接口的信号处理能力和解码效率将进一步提升,人机交互将更加自然流畅。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,更是人类与数字世界融合的重要里程碑。
最近发表在《神经元》(Neuron)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人类大脑在信息处理速度上的能力。研究发现,我们的思维速度远不如想象中那样敏捷。
快科技1月22日消息,加州理工学院(Caltech)的研究人员近日公布了一款速度超过100GHz的全光计算机,有望开启超快运算的新时代。 据报道,计算机 ...
新华社发过一篇报道《我国科研团队开发可开源的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》,天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 ,通过培养“大脑”,“塞”到机器人中,可以让机器人实现避障、跟踪、抓握等任务。今天,我就和大家研究研究这项黑科技。 本内容为作者 ...
最近,微博上关于“经常午睡大脑可能衰老更慢”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最新研究表明,经常午睡的人脑容量更大,相当于脑容量衰老减缓2.6年至6.5年。午饭后散步10分钟再午睡最佳,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。 午睡的主要目的是让全身心放松,不必强求一定要 ...
据该公司透露,这些技术进步得益于其超级计算机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数据训练。英伟达表示,一台拥有数千张显卡的超级计算机专门用于 DLSS 技术 ...
量子脑过程或能解释为何我们在应对突发情况、决策或学习新事物时,仍然能够胜过超级计算机。这一发现或将揭示意识这一科学难题的奥秘。 来自三一学院的科学家认为,大脑可能利用量子计算。他们利用一种新方法验证量子引力的存在,并将其应用于人脑 ...
近日,一项关于午睡习惯与大脑健康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据最新科研结果显示,经常进行午睡的人,其脑容量相对较大,这一发现相当于表明他们的脑容量衰老速度减缓了2.6年至6.5年。 研究指出,午饭后散步10分钟再进行午睡,是最佳的选择。而午睡的 ...
据报道,最新研究发现,经常午睡的人脑容量更大,相当于脑容量衰老减缓2.6年-6.5年,吃过午饭后散步遛弯10分钟再午睡最佳,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。
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和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。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”系列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,随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,经济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融资的需求 ...
黑猩猩是人类最亲近的灵长类“亲戚”之一。尽管黑猩猩的大脑大小只有人类的1/3左右,但它们在神经解剖学和认知功能上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