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簠(1622-1693)是清初最著名的参与访碑活动并肆力学习汉碑的书法家。在当时,他就获得了众多知名文士的追捧,著名学者、同时也写隶书的朱彝尊(1629-1709)对他表现出相当的激赏,不仅认为郑氏八分之妙堪为其师,更将他视为本朝第一,阎若璩(1636-1704)则尊其为书坛“圣人”,与顾炎武(1613-1682)、黄宗羲(1610-1695)等大儒并而列之。在给戴唐器的一封信中,阎若璩说:(本 ...
小时候的夏天,我有时和种瓜的老爷爷住在瓜地里,惬意,过瘾。为啥呢?可以学手艺。什么地种瓜,什么地种花生,哪种瓜喜水,哪种瓜喜旱,都是跟种瓜的老爷爷学的。要是住在打麦场,我就跟开拖拉机的叔叔们学几手。白天,跟他们学怎么犁地;晚上,跟他们睡一个炕上。我们 ...
农村出生的我,对家的认识,是从老乡身上学到的。 我的老家山东菏泽巨野县,往西不远,就是河南兰考。 小时候的夏天,我有时和种瓜的老爷爷住在瓜地里,惬意,过瘾。为啥呢?可以学手艺。什么地种瓜,什么地种花生,哪种瓜喜水,哪种瓜喜旱,都是跟种瓜的老爷爷学的。要是住在打麦场,我就跟开拖拉机的叔叔们学几手。白天,跟他们学怎么犁地;晚上,跟他们睡一个炕上。我们没有血缘关系,但是像一家人。 1975年3月8日,我 ...
年逾七旬的老人,一块黑板、一盏灯、几支粉笔、一间简易教室,9年多时间义务培养2000多名学生学书法,在一颗颗文化“种子”播撒传承中,温暖了邯郸这座古城。
2012年,李贵江退休后,开始全身心投入书法学习中。他置办了笔墨,买了 1000 多斤的废旧纸张,做成书法练习册,一撇一捺地学起毛笔书法。为了避免写字时手抖,他还在手上拴上沙袋,每天坚持写一千个横和竖。
2012年,李贵江退休后,开始全身心投入书法学习中。他置办了笔墨,买了 1000 多斤的废旧纸张,做成书法练习册,一撇一捺地学起毛笔书法。为了避免写字时手抖,他还在手上拴上沙袋,每天坚持写一千个横和竖。
5 天
来自MSN一场展 打开铭石书刻里的六朝风韵正在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举办的“贞珉流徽六朝贵族的世界”展,深入挖掘南京地区集中出土的东晋南朝墓志及相关铭石书刻,从礼俗嬗变、文化士族、历史地理、书法风尚四个角度,多层次解读铭石书刻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。
最近,娄底市书法协会(书协)公布了各专委会的新成员名单。此次名单的发布标志着书法艺术在娄底市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。各个委员会的组成也为书法创作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支持。 此次专委会的成立,彰显了娄底市书法艺术的团结与活力,也为未来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平台。想了解更多书法艺术资讯,请关注《书法报·书画天地》。
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。
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