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笛是笛子的一种,也是最早的乐器。又称鹰笛或鹰骨笛,藏族、塔吉克族、柯尔克孜族边棱气鸣乐器,藏语称当惹。用鹫鹰翅骨制成,流行于西藏、青海、云南、四川、甘肃省等的藏族牧区。常用于独奏。
賈湖骨笛又稱「賈湖骨管」,出土於賈湖遺址,距今約9000年至7700年,位於中國 河南 漯河市 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.5公里的賈湖村,面積約55000平方米。1979年秋,賈湖村民修築護村堤期間,該村小學師生在取土坑內開荒種地時發現。
贾湖骨笛出土于中国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,距今7800~9000年,用鹤类尺骨制成,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。贾湖骨笛的发现也将中国音乐文明起源的时间,从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提前到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。
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,被称为“中华第一笛”。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,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。实验证明,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,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 ...
2024年11月21日 ·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。 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。磨制精细,7孔。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,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,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墓出土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。
2020年8月24日 · 骨笛侧面开7个圆孔,孔径基本相同,间距大体相等,呈一字形纵向排列。 这支骨笛出土于裴李岗文化遗址内,同类笛子共有20多支,除了较多的七孔笛以外,还有5孔、6孔和8孔等多种形式。其中,最早的骨笛开有5-6个孔,只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。
2022年3月4日 · 贾湖骨笛笛身多为 20 多厘米、管径1.1 厘米左右,通体呈土黄色晶莹亮洁,有玉石一样的光泽,比起现在的笛子要小巧很多,可揣在兜里随身携带,在考古时就发现骨笛大都在墓主腿骨骨侧,可见墓主生前对它的爱不释手。
舞阳贾湖骨笛,骨质,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,长23.1厘米,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,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。
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骨笛,是用鹤鸟肢骨所制,一般长20厘米,口径一厘米左右,形式固定,制作规范,骨笛一侧钻有7个形音孔,每孔间距基本相等,其中在6孔与7孔之间靠近7孔处另钻一调音小孔,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观念。